骨折禁忌及注意事項,醫推薦這件事一定要做

目錄

人生中總是可能遇到各種意外,有時候跌倒、車禍後,發現傷口產生極度強烈的痛楚,並出現瘀青、腫脹、肢體變形、出現骨擦感…等問題時,可千萬要當心!因為或許你不是一般的扭傷擦傷,而是已經骨折了!隨著年齡增長,中老年的人們容易因為骨質疏鬆增加骨折的可能性,經常跌倒後就會發生骨折的問題,是骨折的高風險族群。

而年輕族群們也可能因為遇到車禍或意外,讓身體受傷骨折。大部分的人在骨折發生的當下,常常會慌亂不知該如何應對,甚至做出錯誤的處置,反而可能讓骨折變得更嚴重,影響日後的恢復。本文將告訴你骨折後的處理方法、禁忌事項,以及如何預防骨折風險與補鈣的方式,讓你在面對骨折的突發狀況時能夠冷靜應對、及時做出正確的決策,並瞭解如何補鈣,盡可能避免骨折發生。

一、想知道為什麼有些人特別容易骨折?先從了解骨折發生原因開始!

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骨折並不是一件罕見的事,無論是意外跌倒、運動傷害,還是日常活動中的一時不注意,都有可能導致骨折發生。你可能會疑惑:一樣是跌倒,有些人是不是比其他人更容易骨折?這是什麼原因呢?

其實骨折的風險不僅與外力大小有關,還受到個人體質的影響。例如骨質疏鬆患者由於骨質密度較低,即使輕微的碰撞或跌倒,也可能導致骨折。而隨著年齡的增長,骨質密度也會慢慢逐漸降低,特別是女性在更年期後因為雌激素減少,骨質流失加劇,骨折風險也隨之增加。此外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、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的患者,由於病情影響骨骼的健康,也更容易發生骨折,建議可以盡早補鈣避免這樣的情形發生。

1. 骨折究竟是什麼? 骨頭這麼堅硬為什麼還會受傷?

骨折,是指骨骼因外力或內部壓力超過其負荷能力而斷裂的現象。雖然骨頭是身體中最堅硬的組織之一,但在受到極端壓力或撞擊時,也會出現裂縫或斷裂。骨折可能發生在任何一根骨頭上,包括手臂、腿部,或更脆弱的部位如脊椎或髖骨。骨折後,患者通常會感到劇烈疼痛,並且伴隨著腫脹和瘀青,嚴重時還可能會對周圍組織、神經或血管造成損傷。

2. 怎麼知道自己是骨折?骨折會有什麼症狀?

當發生骨折時,身體通常會出現一些明顯的症狀,藉由了解這些症狀,可以幫助你判斷是否發生了骨折:

  • 劇烈疼痛:骨折通常伴隨著劇烈的疼痛,特別是在受傷部位移動或觸碰時,疼痛會更加明顯。這是因為骨折會刺激骨膜,這層包覆在骨頭外的組織富含神經末梢,對疼痛極為敏感。
  • 功能喪失:骨折後,受傷部位的肢體可能無法正常活動。可能表現為腳無法站起支撐體重(如果是下肢骨折),或無法握物(如果是手部骨折)。
  • 肢體變形:在嚴重的骨折中,受傷部位可能會出現明顯的變形,如肢體彎曲或異常突出,通常是由於骨頭的錯位或碎裂所造成的。
  • 出現骨擦聲:在某些情況下,骨折部位在移動時會發出輕微的摩擦聲,這是骨頭碎片彼此摩擦所導致的聲音。
  • 腫脹和瘀青:骨折部位通常會出現腫脹和瘀青,這是由於骨折引起的內出血和炎症反應所導致。腫脹可能會在受傷後的幾小時內迅速出現,並且可能持續數天。

如果你懷疑自己可能發生骨折,應該立即停止活動,並尋求醫療幫助,避免進一步加重損傷。早期的診斷和適當處理對於骨折的康復相當重要,尤其是如果骨折影響到神經或血管時,及時治療可以防止更嚴重的併發症產生。

3. 骨折分為哪幾種?不同骨折有什麼差異之處? 

骨折的分類方式多樣,通常根據骨折線的形態、骨頭的位移情況以及是否穿透皮膚來進行區分。

按照骨折是否穿透皮膚分類:

  • 閉鎖性骨折 (Closed Fracture)

也稱為簡單骨折。此類骨折中,骨頭斷裂部分未穿透皮膚,骨頭仍保留在體內。雖然外部看不到明顯的傷口,但斷骨可能導致內部組織損傷或出血。

  • 開放性骨折 (Open Fracture)

又可稱作為複雜性骨折。這種骨折會導致骨頭穿透皮膚,形成開放性傷口,外界細菌容易進入傷口,增加感染風險。處理上需要立即進行清創和固定,以減少感染的風險。

按照骨頭斷裂的方向和形態分類:

  • 橫向骨折 (Transverse Fracture)

骨折線與骨頭的長軸呈垂直方向。通常是由直接外力作用於骨頭的某一部位所致,斷裂較為整齊。

  • 縱向骨折 (Fissure Fracture)

骨折線與骨頭的長軸平行。通常發生在骨頭受到延展力或壓力時,骨頭裂開但未完全斷裂。

  • 斜向骨折 (Oblique Fracture)

骨折線與骨頭的長軸成一個斜角,通常不是垂直或平行。這種骨折常常由於間接外力作用或斜向的撞擊引起。

  • 螺旋骨折 (Spiral Fracture)

由於扭轉力的作用,骨折線呈螺旋狀,通常發生在四肢骨骼如腿骨或手臂受到旋轉力時,導致骨頭扭曲並斷裂。

  • 壓迫性骨折 (Impacted Fracture)

這種骨折發生在骨頭受到垂直壓力後發生壓縮,骨折的兩端被擠壓在一起。常見於脊椎骨折,可能會導致骨骼塌陷。

  • 節段性骨折 (Segmental Fracture)

骨頭在多處出現骨折,形成至少兩段骨折線,通常由較強的外力作用所致。這種骨折較為複雜,治療難度較大。

  • 粉碎性骨折 (Comminuted Fracture)

骨頭因嚴重外力作用而碎裂成多塊,通常伴隨組織損傷,治療需要復位並可能使用鋼板或螺絲固定。

  • 撕裂性骨折 (Avulsion Fracture)

肌腱或韌帶將骨頭的一部分拉脫,造成骨頭斷裂,斷骨處仍與肌肉或韌帶相連。此類骨折通常發生在關節處,治療需特別小心避免關節功能喪失。

  • 不完全骨折 (Greenstick Fracture)

骨頭部分裂開,但未完全斷裂,通常發生在兒童身上,因為他們的骨骼較為柔軟,容易彎曲而不完全斷裂。

  • 脱臼骨折 (Dislocation Fracture)

骨折伴隨關節脫臼,常發生在肩膀、肘部等關節處。這類骨折需要同時處理骨折和脫臼問題,避免長期關節功能障礙。

4. 為什麼會發生骨折?哪些人更可能有骨折風險?

骨折的發生主要與兩個因素有關:外力的大小和骨骼的強度。對於年輕人來說,骨折往往是因為強烈的外力,如車禍或運動損傷。而對老年人或骨質疏鬆患者來說,即便是輕微的跌倒也可能導致骨折。另外運動員在高強度訓練中,或長時間承受壓力的情況下,也有可能因疲勞性骨折而受傷。此外遺傳因素、飲食習慣與生活習慣不佳、缺鈣的人也會影響骨骼的健康程度,增加骨折風險,因此是時的補鈣也是減緩骨折問題的關鍵。

二、不小心發生骨折怎麼辦?即時處理、治療方式一次看!

沒有人希望發生意外,但如果真的不幸發生骨折時,正確的處理不僅能減少痛苦,也能防止後續的併發症產生。下面就要告訴你如果發生骨折時該怎治療,才能更妥善的幫助骨骼恢復。

1. 發生骨折當下的緊急處理方式

在骨折發生的第一時間,應該立即停止受傷部位的活動,並且千萬不要嘗試自行矯正骨折,以免造成更大的傷害。可以先使用臨時夾板或衣物固定,並立即尋求醫療救助,確保傷者得到專業的治療。當骨折發生時,可以依據不同的情況使用下面幾個處理方式:

  • 初步固定:若骨折發生在手指、前臂、腳趾或小腿,應立即對受傷部位進行簡易固定。使用夾板、布帶等工具保持骨折處穩定,並盡量避免移動。
  • 不移動重傷部位:如果是頭部、頸部、胸部或腹部等部位的嚴重骨折,切勿隨意移動患者,應等待專業醫護人員來進行適當的固定和搬運。
  • 開放性骨折處理:若出現開放性骨折且伴隨大出血,應立即使用乾淨的布片或紗布覆蓋傷口,並嘗試止血。切勿將外露的骨頭推回傷口內,然後儘快送醫。
  • 懷疑頸椎損傷:若懷疑頸椎受傷,應讓患者平躺,用沙袋或類似物固定頭部兩側,避免頸部移動,防止脊椎神經受損。
  • 懷疑腰椎骨折:如果懷疑腰椎骨折,應讓患者平躺在硬木板上,並將軀幹和雙腿固定好,搬動時應多人合作,保持平穩,避免肢體扭曲。

2. 骨折該怎麼治療?一定要開刀嗎?

當面對骨折時,治療的首要目標是將斷裂的骨頭恢復到正常或至少可接受的位置。治療方法的選擇取決於骨折的類型、位置及患者的具體需求。通常來說,骨折治療的方式主要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,取決於骨折的類型和嚴重程度,並非所有骨折都需要手術,醫生會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進行評估,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。

  • 保守治療:通常適用於不太複雜的骨折,通過使用石膏、支架或其他固定裝置來穩定骨折部位,通過臥床休息來減輕疼痛,同時減少骨折部位的活動,以促進癒合。患者通常需要佩戴背架來支撐,並使用止痛藥控制疼痛。如果患者同時患有骨質疏鬆,建議可同步進行骨質疏鬆治療。
  • 手術治療:適用於複雜的骨折或保守治療無效的情況,當骨折伴隨開放性傷口、骨骼移位嚴重或涉及神經、血管時,手術可能是最佳選擇。手術包括使用骨釘、鋼板、髓內釘等來固定骨頭,幫助骨骼穩定癒合。

3. 骨折治療有什麼禁忌事項?

骨折治療後有許多禁忌事項需要注意,才能確保癒合順利進行,避免不必要的併發症。

影響骨折癒合的原因

  • 過度活動:過早移動骨折處可能導致骨骼錯位或癒合不良。
  • 營養不足:缺鈣和維生素D等營養,會影響骨骼癒合的速度。
  • 抽菸與飲酒:可能減慢骨骼的癒合過程,造成鈣質流失。

如果不即時處理骨折,可能會引起這些併發症

  • 感染:開放性骨折如果不及時處理,,容易引發嚴重感染,甚至可能引起骨髓炎。
  • 長期疼痛:錯位或未癒合的骨折可能會導致持續性的疼痛或功能障礙。
  • 關節僵硬:骨折後若未及時進行正確的復健,可能導致關節活動受限,甚至肢體功能喪失。

4. 骨折治療需要多久才能痊癒?

骨折的癒合過程通常可以分為三個階段,這三個階段的癒合速度因個人體質、骨折部位以及治療方式不同而有所差異,但一般而言,骨折完全癒合可能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。

  • 發炎期:骨折後,斷裂處的血管破裂,導致血液在周圍組織中淤積並引發發炎。這一階段通常發生在受傷後的6至8小時內,並形成血塊來穩定骨折區域。嚴重情況下,血腫可能會壓迫周圍組織,導致部分壞死。
  • 修復期:大約在4至8周內,此時新生血管開始增生,成骨細胞開始活躍,逐漸形成骨痂,這些骨痂會促進新骨的生長。在這一階段,通過X光檢查可以觀察到骨痂的形成。
  • 重塑期:通常在8至12周之間,此時骨痂組織進一步細化,破骨細胞和成骨細胞共同作用,一方面清除壞死的組織,另一方面促進新骨的生成,使斷裂的骨頭重新連接起來,逐漸恢復原來的結構和功能。

5. 骨折吃什麼才能幫助癒合?推薦一定要補鈣,幫你增加骨質密度!

很多人在骨折後最關心的就是骨折吃什麼,想幫助骨頭癒合,飲食的確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。許多醫生都會建議應該攝取富含蛋白質、鈣質、維生素D和纖維素的食物,以促進骨骼恢復。蛋白質有助於修復損傷的組織,鈣質是骨骼的主要成分,而維生素D則能幫助鈣質吸收。此外纖維素可以改善腸道健康,支持身體的整體營養吸收。另外除了食物外,使用如鈣粉、鈣片等保健食品來補鈣,能更有效地增加骨質密度,加速癒合過程。建議有骨折問題的人可以定期補充這些營養素,確保骨骼在癒合過程中獲得所需的支持。

三、預防骨折這樣做,日常補鈣保持骨骼健康降低骨折風險!

預防骨折就該一開始就做好骨骼保健,增加骨質密度,避免骨質疏鬆問題發生。在日常生活中,除了適量運動與良好生活習慣外,補鈣更是維持骨骼健康的關鍵。透過補充足夠的鈣質,不僅能強化骨骼,更能有效降低骨質疏鬆的風險。以下是幾個重要的骨骼保健措施:

  • 維持良好生活習慣:戒菸限酒,保持規律的作息,減少骨質流失。
  • 補充鈣質:平時多攝取高鈣食物如牛奶、深綠色蔬菜等食物補鈣,並攝取鈣粉、鈣片進行輔助,讓骨骼更強健。在保健食品的選擇上,建議以天然來源如牛奶鈣、海藻鈣為主,同時粉末狀的鈣粉能更好的被人體吸收,更適合需要日常補鈣的人。
  • 均衡飲食:確保攝取足夠的蛋白質、維生素D和其他礦物質,幫助骨骼健康。
  • 注意安全避免跌倒:有骨質疏鬆問題的年長者在家中和戶外更該注意安全,維持良好的照明與防滑設施,降低跌倒的可能性。

無論你是正在康復過程中,或只是想要預防骨折的發生,適當補鈣對於骨骼健康和骨折的恢復都是相當重要的。補鈣能加速骨骼癒合,增加骨質密度,並減少骨質疏鬆的風險,為自己的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。最後也提醒如果不幸發生骨折,記得保持冷靜,按照正確的步驟處理,並遵從醫師建議,根據自己的需求補鈣,才能快速恢復,重回健康生活。

Facebook
Twitter
LinkedIn
Email
WhatsApp